top of page

WikiPrint

版畫是什麼?What is Printmaking?

印版(Matrix)

版畫是由印版作為媒介轉印的畫作。一些常見的版材包括木板、膠板、銅板、絲網、石板等。

間接性

由於版畫必須透過印版轉印出來,是間接性的表現形式,有別於油畫及素描等直接在紙張或畫布上描繪及上色的藝術形式。版畫製作過程繁複,所以藝術家在印成一刻才看到作品效果,讓創作過程充滿驚喜。

複數性

印版可以重複使用,所以版畫家能用一塊印版製作多於一張版畫。複數性令版畫的價格較其他孤本藝術作品合宜,亦因此常被視為藝術愛好者的入門收藏品。

作品簽署 Print numbering and signing

版數(Edition)

版數是版畫家用同一印版印製的畫作總數,如版畫家共印製了15張版畫,版數便是15。版數通常會寫成分數,例如3/15 代表版數是15,而這張版畫為第三張。

A.P.

A.P.是「Artist’s Proof」的縮寫,意思是「藝術家版」,供版畫家自留。A.P.通常最多佔版數的10%,即若版數是30,便會有三張A.P.。

P.P.

P.P. 是「Printer’s Proof」的縮寫,與A.P.相似,為版畫家贈予版畫師的版本。

B.A.T.

B.A.T.是法語「bon à tirer」的縮寫,意思是「可印刷」。版畫家以此版本為印製標準,授權正式開始印製。

T.P.

T.P. 是「Trial Proof」的縮寫,亦即「試驗版」,是在B.A.T.完成前所印製的版本。在製作階段中,T.P.讓版畫家檢查效果,在正式開始印製前於印版作出修正。

H.C.

H.C.是「Hors commerce」的縮寫,意思是非賣品,供藝術家贈送給朋友,通常非常罕見。

作品簽署
版畫基本技巧 |凸版畫

版畫基本技巧 Printmaking basic technique

凸版畫(Relief Printing)

版畫家用雕刻刀雕去不需要的部分,令版面只留下凸出的圖像部分,再把油墨或顏料加到印版上。透過拓擦或壓印,凸出的部分會沾上顏色,成為紙上的圖像。

版畫基本技巧 |凹版畫

木刻油印
Woodcut

木刻油印是其中一種凸版畫製作方法,亦是當中最歷史悠久的版種。1930年代初,魯迅發起「新興木刻運動」,提倡以木刻版畫展現對人民苦難的同情,呼喚國民覺醒。後來在1930至40年代期間,不少南來藝術家將版畫引入香港,以黑白對比強烈的畫面刻畫低下階層的悲歌。很多版畫家亦會利用木板特有的木材紋路,呈現粗糙的質感。

麻膠版畫
Linocut

麻膠版畫與木刻版畫的最大差別在於印版材質。麻膠版畫的尺寸可以更大,而且相對便宜,其簡單易學及低成本的特質讓它一直很受歡迎。麻膠版的質地較木板軟,雕刻的線條亦較流暢和整潔。

木版水印 / 水印木刻Water-based Woodcut)

一般而言,現代水印木刻是在傳統木版水印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。木版水印本是一種傳統複製工藝,力求精準地重現原作。2006年,木版水印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,而北京的榮寶齋便以木版水印的中國書畫複製品、箋譜等聞名中外。在日本,水印木刻稱為「mokuhanga」,當中「moku」意指木,「hanga」即版畫。近年不少年輕藝術家鍾情水印木刻,以木板、水、顏料和宣紙或和紙之間的渲染,創作色彩細膩的版畫作品。

浮世繪
Ukiyo-e

提到浮世繪,相信大家必定想起葛飾北齋的著名作品《神奈川沖浪裏》。浮世繪是由日文的「浮世(ukiyo)」及「繪(e)」組成,「浮世」在佛教思想中有「塵世」的意思,所以浮世繪意指描繪現實的畫。浮世繪通常是由一個團隊合力製作,每個步驟均由不同工匠完成,包括負責設計原圖的繪師(eshi)、把圖像雕刻在木板的雕師(horishi)、印刷版畫的摺師(surishi)及發行作品的版元(hanmoto)等。有人說浮世繪就像一本百科全書,記錄了日本江戶時代百姓的風俗人情及人間百態,可見浮世繪與大眾庶民文化密不可分。浮世繪雖然誕生於民間,但在19世紀的時候,卻在西歐藝術界引起一股日本主義(Japonisme)熱潮,甚至在後來的新藝術運動(Art Nouveau)中也能看到不少浮世繪的影響。

拓印
Frottage

拓印歷史悠久,一般說法認為拓印起源於東漢熹平年間,比雕版印刷更早出現。古時人們為了複製碑石上的文字和圖案,利用拓印保存或傳播知識。拓印方法非常簡單:先把一張堅韌的紙鋪在要拓印的器物上,再將紋理直接刷印在紙上。德國畫家Max Ernst在1926年出版畫集「(自然歷史)Histoire naturelle」, 把拓印的木地板、鐵絲網、麵包碎等結合起來,再添加不同細節,把它們轉化成奇異的風景及生物。Ernst把這個過程稱為「Frottage」,即法語的「rubbing(摩擦)」,並視拓印為代表超現實主義的技法。

凹版畫(Intaglio)

版畫家在印版上刻劃圖案,再把油墨填進凹陷部分,並將沒有被雕刻的部分上剩餘的油墨抹走,把紙張覆蓋在版上壓印。凹版畫製版方法大致分為兩類:過程中會使用化學腐蝕的方法,以及直接在版面上刻磨畫面的方法。

版畫基本技巧 |平版畫

雕刻法
Engraving

雕刻法屬於第二類製版技法,版畫家利用推刀(burin)在版上刻劃出纖細的線條,再以刮刀(scraper)及磨刀(burnisher)打磨凹痕的粗糙邊緣(burr)。

直刻法
Drypoint

另一種不會使用化學腐蝕的製版技法是直刻法。版畫家運用金屬或鑽石筆頭的針筆在版上直接刻畫,在印製前不會清除凹線的粗糙邊緣。油墨因此會滲入邊緣,在印製時呈現毛邊效果,讓線條相對柔和。

蝕刻法
Etching

蝕刻法是其中一種最受歡迎的製版方法。版畫家在打磨金屬版後,先在版面塗上防腐劑,再以尖銳工具刻畫圖案。過程中針筆會刮除防腐劑,當印版被放進酸中,沒有防腐劑的圖案部分會被腐蝕。上色後,油墨會滲入腐蝕過的凹槽部分,而版畫家亦會仔細擦拭乾淨印版表面多餘的油墨。經過版畫機的壓力,預先浸濕的紙張能把凹痕中的油墨吸出來,把圖案轉移到紙上。

飛塵法
Aquatint

飛塵法亦稱為細點蝕刻法,用以形成層次豐富的明暗效果。版畫家首先用噴漆讓防腐物料(例如樹脂)微粒黏附版面,再把版放進不同程度的酸中腐蝕,讓沒有被防腐粉末掩蓋的部分被腐蝕,版面佈滿大小不一、形狀各異的色塊。飛塵粉末少的地方,印出來的顏色會較深,而粉末多的部分則會呈現較淡的顏色。由此可見,版畫家要掌握飛塵法的運用,必須先對酸液的濃度和腐蝕的時間等作出不同實驗。

美柔汀法
Mezzotint

美柔汀源自意大利語,mezzo意指「half(半)」,tint指「tone(色調)」,意思是中間色調。版畫家用齒狀邊緣的弧形搖刀(rocker)在版上刻綿密細點,繼而用刮刀及磨刀把部分毛點刮平,製作柔和細膩的層次對比。

裱貼法
Chine-collé

Chine是法語中「中國」的意思,指的是當時用於這種技法的薄紙是從中國進口。除了中國紙,日本或印度紙都是頗常見的選擇。Collé則指「粘貼」。裱貼法在凹版畫及平版畫中較常見,版畫家會在較厚實的版畫紙上粘貼另一層薄紙,在經版畫機的壓力把紙張粘合。這個過程能使圖案部分創造精緻細膩的背景。

攝影製版Photogravure

版畫家先在印版塗上一層感光劑,然後把照片圖像移印到版上,再進行腐蝕,從而令印版在塗上油墨後能引出凹版圖案。攝影製版的效果細膩柔和,帶來猶如天鵝絨的質感。因此在1900年代初,不少畫意攝影派(Pictorialist)藝術家紛紛使用攝影製版法,大量印刷高質量的攝影書或雜誌,例如《相機作品》(Camera Work),爭取為攝影取得與其他視覺藝術同等地位。

平版畫(Planography)

版畫基本技巧 |絲印版畫

平版畫與凹凸版畫不一樣,它並不是在版面雕刻,再把油墨填入凹槽或突起的部分。在平版畫的印版上,空白部分和圖像同樣處於同一平面上。平版畫主要利用油水相拒的原理,令空白部分親水斥油、圖像部分親油斥水,上墨後油墨便只會黏附在有圖像的地方,再透過平版機轉移到紙上。

石印版畫
Lithography

石印版畫的名字源自希臘單詞「lithos」(石頭)和「graphein」(寫)。版畫家可以用油性物料(例如蠟筆、粉彩)在版面上直接繪畫,或把預先準備好的手稿移印到版上,再反覆以松香粉、滑石粉及阿拉伯膠溶液等穩定印版。過程中必須保持印版濕潤,再用滾筒把油墨均勻地滾上,用石版畫機施印。

平版畫與凹凸版畫不一樣,它並不是在版面雕刻,再把油墨填入凹槽或突起的部分。在平版畫的印版上,空白部分和圖像同樣處於同一平面上。平版畫主要利用油水相拒的原理,令空白部分親水斥油、圖像部分親油斥水,上墨後油墨便只會黏附在有圖像的地方,再透過平版機轉移到紙上。

平版石印
Lithography

1826年,馬禮遜把石印機和平版石印技術帶到中國,短短30年間,全中國已有四台石印機,及至1870年代,平版石印已廣為各地採用。英國人美查在1884年出版以圖像為主的新聞旬報——《點石齋畫報》,一新當時讀者的耳目,帶領讀者從文字敘事走向圖像敘事的世界。

平版畫與凹凸版畫不一樣,它並不是在版面雕刻,再把油墨填入凹槽或突起的部分。在平版畫的印版上,空白部分和圖像同樣處於同一平面上。平版畫主要利用油水相拒的原理,令空白部分親水斥油、圖像部分親油斥水,上墨後油墨便只會黏附在有圖像的地方,再透過平版機轉移到紙上。

石灰石
Limestone

石版畫中的「石」指石灰石,含豐富碳酸鈣。1796年,德國人Alois Senefelder發明平版石印技術的時候,便是使用油性鉛筆在石灰石上作畫。當時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他撰寫的劇本,而銅版蝕刻的費用昂貴。他偶然發現巴伐利亞石灰石能作為印版材料,此便成為石版用作印刷的開端。

平版畫與凹凸版畫不一樣,它並不是在版面雕刻,再把油墨填入凹槽或突起的部分。在平版畫的印版上,空白部分和圖像同樣處於同一平面上。平版畫主要利用油水相拒的原理,令空白部分親水斥油、圖像部分親油斥水,上墨後油墨便只會黏附在有圖像的地方,再透過平版機轉移到紙上。

鋁片 及 膠片
Aluminium Plate & Pronto Plate

石灰石本是石印版畫的版材。隨著印藝科技的發展, 經特別處理的鋁片和膠片也先後成了石印版畫的版材,這兩種版材能保存石印版畫特色之餘又為藝術家帶來了便捷。

絲印版畫(Screenprint)

絲印版畫亦稱為孔版畫,即利用手工或感光方法製版,把圖像以外的部分封住,用膠刮(squeegee)刮壓,讓顏料通過網孔轉印到承印物上。因為絲印油墨有很高的透明度,不少版畫家會把色彩層層疊印,呈現多變的視覺效果。在電子設備普及前,絲印技術常用於大量印刷產品包裝。相信最為人熟悉的絲印版畫一定是普普藝術家Andy Warhol的《瑪麗蓮夢露》(1960)。他把與大眾文化有關的圖像重複印刷,以戲劇性手法回應他對工業化社會的觀察。

版畫基本技巧 |其他版畫

鏤空模印
Stencil

鏤空模印為孔版畫的一種,是被廣泛應用的印刷方法。由於製作簡單,只要完成一塊鏤空圖案或文字的版,就能快速重複施印,鏤空模印在日常生活中甚為常見。不論是街招廣告或是街頭的塗鴉圖案,鏤空模印總會吸引到途人的目光。

其他 Others

其他 Others

藍印版畫
Cyanotype

藍印版畫又稱「藍曬」,顧名思義是一種能夠產生出絢麗的蔚藍色的另類攝影印曬法。英國科學家John Herschel在十九世紀發明藍印,最初常用於複印筆記及圖表等。後來植物學家Anna Atkins亦試用藍印記錄植物的影像,輯錄成圖鑑發行市面。由於藍印產生的影像呈現獨特的藍調, 不同的紫外線強度及曝光時間會產生色偏, 過程充滿驚喜及神秘感。因此,藍印技術漸漸由最初只用作科學記錄研究用途,發展成當年流行一時的攝影媒體,近年不少攝影藝術家亦以紛紛嘗試以藍印進行創作、成為一種另類攝影的印曬手法。

其他 Others

樹膠染印
Gum Bichromate
Print

樹膠染印源於19世紀。當時,畫意攝影 (Pictorialism) 風潮盛行,不少攝影師偏愛樹膠染印細膩柔和的色調。掌握樹膠染印的技巧,需要拿捏多個變數,其中包括感光溶液的比例,以及曝光和顯影的過程。在樹膠染印的準備過程中,常用到阿拉伯膠 (Gum Arabic)、重鉻酸鉀 (Potassium Dichromate) 和水彩(Water colour)。把感光溶液混合好後,便把溶液塗在版畫紙上,然後把底片覆蓋在紙張上,逐層曝光和顯影。此方式可創作出單色、多色甚至全彩色的影像。

其他 Others

孔版油印
Risograph

說到孔版油印(很多人簡稱為「riso」),相信不少人也以為是一種新興的印刷技術,不過其實油印機早在1980年在日本生產,以前很多學校都會有一部孔版油印機,用作大量印刷試卷、通告等文件。它的原理跟絲印版畫相似,每次只能印一種顏色,以網點形式輸出。近年在各地的藝術書展、小誌(zine)等必定會看到孔版油印的蹤影,皆因油印機疊色效果不穩定、具實驗性,而油墨色彩獨特,別帶一番懷舊的風味。

其他 Others

數位版畫
Giclee Print

「Giclee」在法語中意指「噴」,代表以噴墨印刷機複製的版畫作品,可在畫布或畫紙上印製博物館典藏級的高解析度數位圖像。數位版畫亦稱為藝術微噴,現在普遍藝術館也採用這種技術製作複製品,尤其是攝影展中的展品。數位版畫擁有鮮豔的色彩和細節,不但能提高複製品的質素,亦讓更多藝術喜愛者能以入門價格收藏藝術品。

其他 Others

獨幅版畫
Monoprint & Monotype

獨幅版畫大多有著相對簡單的製作過程,印製獨一無二、無法複製的版畫作品。獨幅版畫泛指monoprint及monotype,兩者暫時並沒有不同的中文譯名,但它們其實有著很大的區別。Monoprint均有既定的印版,每次轉印時版畫家會重新上色,或在印版上作出一些特殊改動(例如局部擦拭),令印製出來的版畫每張都不完全一樣。另一邊廂,monotype的創作過程中沒有製版,版畫家直接跳過製版,以油墨在金屬、玻璃或膠面上自由作畫,呈現猶如繪畫的獨特效果。

其他 Others

拼貼版畫
Collagraph

1956年,美國版畫家Glen Alps發明拼貼版畫,把不同材質的物料貼在平面(例如木板或硬卡紙)上,再塗上油墨印刷。有些藝術家會分別準備幾塊印版,分次印在同一張紙上,令作品構圖更豐富。一些常見的物料包括:紗布、樹葉、氣泡紙等。

知名版畫工作室

知名版畫工作室 Famous printmaking workshops

版畫製作過程繁複,常需要版畫機等大型器材,所以版畫工作室的支持對版畫家來說十分重要。1970至80年代,美國東西兩岸掀起一股版畫熱潮,亦名為「戰後版畫文藝復興」(Postwar Print Renaissance)。當時Universal Limited Art Editions (ULAE)、Tamarind Institute、Crown Point Press、Gemini G.E.L、Tyler Graphics 及其他工作室在美國遍地開花。

平版畫與凹凸版畫不一樣,它並不是在版面雕刻,再把油墨填入凹槽或突起的部分。在平版畫的印版上,空白部分和圖像同樣處於同一平面上。平版畫主要利用油水相拒的原理,令空白部分親水斥油、圖像部分親油斥水,上墨後油墨便只會黏附在有圖像的地方,再透過平版機轉移到紙上。

羅望子學院
Tamarind Institute

羅望子學院在1970年成立,為美國新墨西哥州大學的附屬印坊。那時抽象表現主義在美國盛行,大部分人排斥石印版畫和協作版印等媒介。有見及此,美國版畫家June Wayne成立羅望子學院,希望能提供高質素的版畫技術人才,鼓勵更多藝術家進行石印版畫創作。羅望子學院提供「專業版畫師課程」(Printer Training Program),收生嚴謹,每年最多錄取八名學生,而學院會從中挑選一至兩位學生繼續修讀第二年的「版畫大師學徒課程」(Master Printer Apprentice)。

平版畫與凹凸版畫不一樣,它並不是在版面雕刻,再把油墨填入凹槽或突起的部分。在平版畫的印版上,空白部分和圖像同樣處於同一平面上。平版畫主要利用油水相拒的原理,令空白部分親水斥油、圖像部分親油斥水,上墨後油墨便只會黏附在有圖像的地方,再透過平版機轉移到紙上。

Tyler Graphics

1987年,美國版畫大師Kenneth E. Tyler在紐約創立Tyler Graphics。他曾在著名石印版畫工作室Tamarind Institute研習版畫,亦在1965年成立Gemini G.E.L.工作室,並曾與David Hockney、Robert Motherwell、Roy Lichtenstein等知名藝術家合作。Tyler曾說道:「這裡是一個工作室,沒有規矩,做你想做的事吧。」(Here is a workshop, there are no rules, do what you want to do.)不少版畫家受他啟發,積極嘗試跨越不同領域的版畫創作。

平版畫與凹凸版畫不一樣,它並不是在版面雕刻,再把油墨填入凹槽或突起的部分。在平版畫的印版上,空白部分和圖像同樣處於同一平面上。平版畫主要利用油水相拒的原理,令空白部分親水斥油、圖像部分親油斥水,上墨後油墨便只會黏附在有圖像的地方,再透過平版機轉移到紙上。

ULAE

ULAE全名為Universal Limited Art Editions,是一家位於美國長島的工作室,專注出版書籍和版畫。1957年,Tatyana Grosman創立ULAE,因為她尤其熱愛石印版畫,曾推動不少前衛藝術家嘗試這種對他們來說陌生的媒介,包括Jasper Johns、Robert Rauschenberg等。約在1960年的時候,紐約的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開始收藏ULAE每個出版的第一種作品,而直至今天這個傳統仍然傳承下來。

平版畫與凹凸版畫不一樣,它並不是在版面雕刻,再把油墨填入凹槽或突起的部分。在平版畫的印版上,空白部分和圖像同樣處於同一平面上。平版畫主要利用油水相拒的原理,令空白部分親水斥油、圖像部分親油斥水,上墨後油墨便只會黏附在有圖像的地方,再透過平版機轉移到紙上。

雙子星版畫工作室Gemini G.E.L.

雙子星版畫工作室於1966年成立,曾出版很多限量版畫及雕塑。當Sidney Felsen回憶起他為何連同Stanley Grinstein成立工作室時,他說:「我們認為與藝術家一齊會很有趣。因為好玩,我們決定成立一所版畫工作室。」(We thought it’d be fun to be around the artists. We decided to have a print shop for fun.”)接下來的50多年,雙子星成為版畫創作的溫床,曾合作的藝術家包括Willem de Kooning、Vija Celmins、Richard Serra等。1981年,華盛頓的國家畫廊(National Gallery)為雙子星版畫工作室成立永久文獻庫,收藏過去他們過去出版的2,300多張版畫。

平版畫與凹凸版畫不一樣,它並不是在版面雕刻,再把油墨填入凹槽或突起的部分。在平版畫的印版上,空白部分和圖像同樣處於同一平面上。平版畫主要利用油水相拒的原理,令空白部分親水斥油、圖像部分親油斥水,上墨後油墨便只會黏附在有圖像的地方,再透過平版機轉移到紙上。

十七工作室
Atelier 17

有人說十七工作室是歐洲現代版畫發展的縮影。1927年,英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Stanley William Hayter在法國巴黎成立工作室,後來工作室搬到首戰街17號(17 rue Campagne-Première),十七工作室由此得名。Hayter特別希望工作室能成為一個代表協作和自由交流的空間,摒棄教師學生之間的傳統階級關係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工作室又再次搬遷到美國紐約,不單吸引不少流亡到美國的歐洲人,亦把版畫帶到美國藝術界的視野之中。Hayter逝世後,十七工作室更名為對位工作室(Atelier Contrepoint),至今仍然活躍。

平版畫與凹凸版畫不一樣,它並不是在版面雕刻,再把油墨填入凹槽或突起的部分。在平版畫的印版上,空白部分和圖像同樣處於同一平面上。平版畫主要利用油水相拒的原理,令空白部分親水斥油、圖像部分親油斥水,上墨後油墨便只會黏附在有圖像的地方,再透過平版機轉移到紙上。

Crown Point Press

Crown Point Press位於美國三藩市,是一所結合藝術出版、畫廊及獨立書店於一身的工作室。Crown Point Press由作家及版畫大師Kathan Brown於1962年創立,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版畫家駐留創作,促進凹版蝕刻的復興。

  • Black Facebook Icon
  • Black Instagram Icon
  • Black Vimeo Icon
bottom of page